【金融我闻/朱亮韬】近年来,银行客户称在银行的存款“不翼而飞”或是存单遭“莫名质押”的事件不时发生,引起广泛关注。例如2020年10月底,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生了与存款企业客户济民可信28亿元存单质押的“罗生门”事件,以及随后又有上市公司科远智慧(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3.45亿元定期存款被莫名质押而遭受损失的事件。
根据财新此前调查报道,类似渤海银行与济民可信的“罗生门”事件中,往往存在“贴息”存款、票据套利等业务模式,指向的是一个具体规模体量不详,但在国内颇为普遍的“半地下”的资金江湖,资金方、掮客、银行、用资方都身处链条之中,各自攫取一层利益(参见《财新周刊》 2021年第43期《渤海银行28亿元存单质押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