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T中

银行客户“被刷脸、被转账” 人脸识别诈骗风险频发谁之责

2022年09月08日 23:44
银行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初衷在于加高金融“防火墙”;但电信诈骗分子特意针对人脸识别设计了一套诈骗话术和诈骗手段,不断试探这条防线的薄弱之处
语音

  【金融我闻/:王石玉、刘冉】2022年9月1日,郭先生在微信群中留言称,“交通银行人脸识别盗刷案”的二审时间可能要推迟。此时距离他不服一审判决并提起上诉,已经过了近两个月。

  这个数十人的微信群中,还有其他类似案件的受害者,“群主”郭先生是此前“交通银行人脸识别盗刷案”的原告代理人,他的妻子李女士于2021年6月遭受电信诈骗,损失近43万元。

  与以往的诈骗“套路”不同的是,这起案件中的诈骗分子并未要求李女士向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而是要求她前往交通银行开设一张新银行卡,并将她在其他账户中的资金转入这张新卡。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订阅
您正在阅读
银行客户“被刷脸、被转账” 人脸识别诈骗风险频发谁之责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银行客户“被刷脸、被转账” 人脸识别诈骗风险频发谁之责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金融我闻

 

  【财新传媒·金融我闻出品 ,独家可靠,配置专业音频,工作日更新,线上订阅后可获每日特快价值专递】

 

  版权声明

  “金融我闻”由财新传媒出品,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反前述规定者,财新传媒将对其终止服务,公布侵权行为,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凌华薇 | 版面编辑:财小新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相关文章
    大家正在看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App 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