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我闻/程思炜、刘冉】在7月底官方释放 “一揽子化债方案”信号而掀起的本轮城投债行情中,重庆市作为财政、金融化债均可能率先落地的地区,获得诸多关注。
据财新多方了解,财政部牵头的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试点于2023年7月初启动申报,目前评审工作已基本结束,进入再融资债券发行阶段,首批额度或向包括天津、云南、重庆在内部分地区倾斜。而央行为化债设立的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由主要银行参与,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相关工作在重庆率先起步,可能较早进入执行阶段。
多名了解重庆化债工作的人士对财新表示,重庆市已初步明确由十家银行参与化债,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国开行、农发行两家政策性银行及三家地方性银行,按照3月31日明确的口径(简称“331”),对纳入“331”口径的政府类融资形成的存量债务进行置换,重点解决2024年之前到期的债务和高息债务,或涉及重庆的405家城投,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延长债务期限。为此,重庆市金融局牵头已成立七个化债专班组,由“五大行+政策性银行+三家地方银行”以及财政、国资、金融局等组成,对各片区债务全面摸底。